说起二战苏军的坦克涂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单调,觉得不过是冬季涂成白色,其它季节是绿色,再加一个红五星。但是大量的史料尤其是照片表明,二战苏军的坦克涂装要远比这些复杂。
初期方案
苏军研究迷彩涂装的工作几乎在20世纪20年代刚组建坦克部队的时候就开始了,期间尝试过多种迷彩样式。
在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一部分部分坦克和军车按照驻地的不同采取了对应的迷彩涂装方案:
第一类地区:莫斯科、列宁格勒、外高加索、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
涂装方案:保护色(代码为4BO的绿色),深棕色,浅沙色,黄棕色。
第二类地区:基辅、哈尔科夫和伏尔加军区。
涂装方案:绿色,海绿色、黄棕色。
第三类地区:中亚军区。
涂装方案:棕色,浅沙色。
第四类地区:红旗远东方面军和跨贝加尔湖军区。
涂装方案:保护色(代码为4BO的绿色),深棕色。
涂装样式是不规则斑点和条纹,模仿所部署地区的地形地貌。
T-26的迷彩涂装
上图是一辆1941年6月至7月的T-26坦克,采用了棕色和黄色相间的斑马纹迷彩。
然而在1941年的战事中,使用伪装迷彩的坦克并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
1.有些部队认为坦克的主要任务是机动作战,伪装迷彩的用处不大。
2.有些部队缺乏油漆。
3.有些坦克兵匆匆投入作战之前没有受过喷涂迷彩的训练。
4.军工厂为了尽快把坦克运往前线,省略了涂装迷彩的步骤。
由于战争初期的混乱,也许还有一些部队的档案根本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搞不清楚他们的坦克是否采用了迷彩涂装。
逐步统一
经过战争初期的混乱之后,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才尝试更改迷彩涂装方案并指示各部队应该广泛采用迷彩涂装。红军装甲和炮兵总局这次颁布的涂装方案考虑了坦克所在的地形地貌:
1.绿色植被覆盖的地区,使用保护色(代码为4BO的绿色)。
保护色占比为45-55%。
2.黄棕色(7K)模拟黄土地、耕地和道路等等。
占比为15-30%。
3.深棕色(6K)模拟各种阴影和树干等。
占比为15-30%。
并对迷彩图案的图案和喷涂位置做出了一些规定:
1.迷彩的图案应该模仿所处地带的自然景物。轮廓应该弯曲而不是直线,图案的形状和大小不能整齐划一,而应该各不相同。
2.迷彩图案应扭曲坦克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具体来说,各种直线部位、炮盾、主炮和轮子应该喷涂迷彩。迷彩轮廓不应该与坦克的轮廓平行,图案应该颜色有所差别,大小形状各不相同。
迷彩图案可以只喷涂在一个平面,也可以延伸到另外一个平面破坏坦克在视觉上的轮廓。
图案可以用深色造成阴影的错觉,最好是使用黄色和棕色。其边缘不能和坦克的边缘重合。
3.一般来说不应该在迷彩图案中再喷涂斑点。
根据所处地点的景物特征应该整体替换迷彩图案的颜色。
坦克上一些不应该涂油漆的部位不能喷涂迷彩。
迷彩图案在远处看起来时,斑点应近似于单一颜色以保证远距离的伪装效果。
尽管有如此的规定,但是仍有许多苏军坦克部队采用的是单一颜色的涂装,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许多部队认为在草原和平原地区使用单一颜色的涂装已经足够了。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后期处于战略进攻态势,部分坦克与自行火炮部队觉得涂装迷彩的意义不大。
但仔细观察战史照片,其实还是能发现一些迷彩涂装的坦克、自行火炮和军用车辆。
比如:第4坦克集团军下属近卫第374重型自行火炮团的ISU-152,摄于1944年7月的利沃夫地区。
ISU-152
1945年柏林战役,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注意这些坦克应该也采用了迷彩涂装。
斯大林-2
冬季涂装
二战苏军坦克部队的冬季涂装当然不仅仅是单一的白色涂装,红军装甲和炮兵总局对此也颁布冬季迷彩的涂装方案指导手册。而从历史照片来看,各部队使用的冬季迷彩比颁布的涂装方案要复杂。
指导手册中的涂装方案大致分两种:
1.纯白色的涂装,适用于完全被冰雪覆盖为白色的地带。
2.斑点条纹组成的网状迷彩涂装,适用于其它景色的冬季地区。
线条和斑点能在视觉上扭曲坦克的轮廓线,在远处看上去能模拟阴影或者道路,甚至还能让对手错误判断苏军坦克的距离,从而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生存概率。
下图是近卫第1坦克旅的冬季伪装,为1942年1月拍摄,左边的BA-10装甲车为纯白色涂装,而T-34就采用了网络线形状的冬季迷彩。
两种冬季涂装
从实际情况来看,苏军采用的冬季涂装远比这两个方案复杂。
比如1943年加里宁方面军的这些KV-1重型坦克,注意右边的这一辆,采用的是双色伪装方案。
注意右边的KV-1
这辆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ISU-122采用了二战苏军迷彩服的变形虫图案迷彩,而且可能是在绿色的涂装上绘制的白色“变形虫”图案。
ISU-122
再看这张摄于1943年1月列宁格勒的照片,这些苏军的装甲车和汽车涂装没有一个是按照手册喷涂的冬季迷彩,注意这张照片里各式各样的迷彩样式。
列宁格勒的车队
标识的误解
本号上一篇撰写的二战苏军战术编号介绍文章中展示了苏军坦克部队各种各样的编号方法。